2010-01-17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1486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摘要】 目的:通过术前和术后有计划的护理,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再手术后肌腱粘连程度。方法: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上肢肌腱损伤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测评,判断患者再手术前焦虑心理程度、焦虑因素。结果:再手术患者焦虑心理明显高于初次手术患者;主要因素:患者对再手术的治疗效果担心;患者对肌腱损伤术后的修复过程不了解;渴望高级医生做手术;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相关等。结论:通过加强患者术前教育,可提高再手术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行为能力;把握患者的情况、问题、情感状态,给患者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支持;帮助患者制定术后功能锻炼计划和复诊时间;在随访时帮助患者训练和进一步指导。可保证再手术的质量。
【关键词】 上肢肌腱粘连;再手术;焦虑;护理
肌腱粘连是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由于参与肌腱愈合的肌腱细胞和腱周组织来源的外源细胞生长,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组织现象。肌腱外膜表面损伤程度越重、损伤面积越大,肌腱表面与外界组织形成粘连的机会及量越多。肌腱粘连是肌腱损伤修复术后一种不可避免的病理变化[1]。由于粘连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对肢体功能的影响也不同。如果粘连在硬韧的组织上,而且粘连比较紧密,则必须选择再手术进行肌腱松解等治疗。这时患者出现高于初次手术时的焦虑心理反应。焦虑心理是手术患者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在上个世纪就有国内外医学专家提出:焦虑过重是对手术缺乏必要的信心,易夸大问题的严重性,不利于手术后的康复;而焦虑轻或无焦虑者,期望过于不现实,盲目乐观,对手术危险性、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康复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故主张把患者的焦虑心理控制在适度的水平状态[2,3]。我院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再手术的质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6例,均为肌腱粘连后再手术患者,男59例,女27例,年龄4~51岁,平均36.4岁。
1.2 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所有上肢肌腱损伤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测评,并以SAS得分≥50分作为判断标准[4],得分高的项目列为加重患者焦虑状态的主要因素。
2 结果
2.1 SAS得分:初次手术患者SAS得分(36.18±7.42);再手术患者SAS得分为(43.17±9.01)。再手术患者的焦虑状态与初次手术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