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由于切口疼痛,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以及术前应用阿托品,使膀胱逼尿肌松弛、括约肌收缩而引起尿潴留,尤其是硬膜外麻醉后支配膀胱的骶神经被阻滞后恢复较慢,通常会发生尿潴留。对术后尿潴留,临床常用导尿术,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几率。因此,术后尿潴留重点在于预防。我院对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和解除了患者的术后尿潴留。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00例患者,其中发生尿潴留的患者18例,女l5例,男3例,年龄l8~50岁,颈椎手术2例,胸腰段手术l0例,髋关节及下肢手术者4例,骶尾部手术2例。尿潴留发生后采用心理放松法、改变体位、诱导排尿法、热敷排尿法、通便排尿法,共排尿成功16例,其中2例自行排尿失败留置导尿管出院。
2 尿潴留的预防
2.1 术前卧床排尿训练:对术后需长期卧床,但术前需留置尿管者,术前1周开始指导并督促患者,进行卧床排尿训练1~2次/d,以免拔除尿管后不习惯卧床排尿。大部分患者不配合,对此应耐心讲解训练卧床排尿的必要性,并列举术后尿潴留的典型病例[1]。将小便器的使用要点认真讲解,监督执行,以至患者完全掌握。
2.2 术前导尿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导尿时如果动作粗暴可导致尿道黏膜损伤,出现血尿、尿闭,甚至尿路感染。操作时如无菌观念不强,会人为的将细菌带入尿道,同样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有报道认为:“导尿是泌尿系感染最主要、最常见的因素。”尿路感染后易出现脓尿、尿痛、尿闭。因此,导尿时必须做到动作轻柔及无菌操作。
2.3 术后尿管护理:骨科患者根据病情术后留置导尿管,一般24~72h。留置期间护理不到位,同样会增加尿路感染机会,或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而导致拔除导尿管后发生尿潴留。因此,护理要点应注意:①鼓励患者多饮水。②2~3次/d温开水清洗会阴部,以保持局部清洁。③规律放尿,每当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才放尿。④引流袋内存尿不可过多,引流袋应低于尿道口,以防尿液反流。⑤及早拔除导尿管以切断感染源。⑥出现血尿及时应用止血药。⑦出现脓尿需做尿培养,并应用敏感抗生素。
3 护理方法
3.1 心理护理:对于意外伤的患者,因意外伤使其突然成为患者,发生角色不适应,患者感到在床上排尿不便,要求坐起或下床排尿,而病情要求必须卧床排尿而出现尿潴留的患者,护士应耐心细致的向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及解释工作。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说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解决的方法,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使患者的思想放松[2]。对羞怯的患者对其表示尊重、体贴,术后3~4h内有尿意时,嘱咐室内其他患者的异性陪护离开病室,将便器放在患者臀下排尿,注意掩盖患者臀部、外阴,保护手术部位避免疼痛,必要时护士及女陪护也需要离开病室。通过这些细小环节的关心,使患者摆脱紧张、羞涩的心理情绪。
3.2 改变体位:本组10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在术后担心卧床排尿会加重切口疼痛及运动会影响手术效果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而丧失治疗信心,因此,采用一般方法,如卧床患者抬高上身或扶助患者坐起,以习惯的姿势排尿,多数患者不能顺利排尿。我院根据正常人群排尿姿势进行临床分析,对患者采取被动改变体位排尿。
3.3 诱导排尿法:适合于各种病因的患者。方法:让患者听流水声,同时放置小便器,一边与患者聊天分散注意力,一边悄悄用水杯装少量温水缓缓冲洗外阴,并告诉患者尿已排出,使患者产生错觉,信以为真。顿时会阴部肌肉放松,最终顺利排尿。
3.4 热敷排尿法: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会阴部、尿道口,从而使尿道括约肌松弛,尿液即缓缓排出。
3.5 通便排尿法:即开塞露2~4支用药后,保留药物5~10min后排出。排便的同时会阴部肌肉松弛,尿液即会顺利排出。适合各类患者针刺方法:取三阴交穴(位于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面),选用l寸毫针常规消毒后直刺0.5~1cm,得气后留针5~30min,其间每隔5~10min行针1次。并鼓励患者试行排便,以增进效果。
4 小结
骨科患者多数因术后需绝对卧床,不能入厕。甚至被迫平卧位排尿,改变了以往的排尿习惯。因而,尿潴留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并发症。发生尿潴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应注意两点:重视预防性护理,减少尿潴留的发生机会;发生尿潴留后应认真分析原因,灵活运用心理放松、诱导、热敷、通便等排尿方法。可单法运用,也可多法并用,因人而异。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9.
[2]李雯华,王宇中.医学心理学[M].第1版.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