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髋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目前国内外固定采用的最佳方法。固定比较坚强、牢固,患者可以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于2000年5月~2004年12月共完成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5例。护理着重进行术前宣教、皮肤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及有针对性的康复功能训练。通过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度过了手术危险期,未发生各种护理并发症,原发病无加重,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5例,男40例,女15例,年龄≥65岁35例,均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脏器疾病。其中合并心、肺疾病20例,占36%;合并心、高血压病15例,占27%;合并高血压病8例,占15%;合并心、糖尿病12例,占22%。
2 术前准备
2.1 评估全身情况:配合做好各种辅助检查,全面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心、脑、肝、脾、肾、内分泌、血液等系统的功能状态)。
2.2 心理护理:针对各种疾病做好知识宣教,如高血压病患者,应嘱患者按时吃降压药,监测血压情况,避免患者情绪过于激动等。同时术前要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手术的必要性及风险,使患者和家属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配合。
2.3 皮肤准备:术前3天清洗手术部位,术前1天应剃除毛发(包括阴毛)。皮肤破损或感染是造成术后刀口感染的潜在因素之一,因此剃毛时要注意不能刮破皮肤。备皮时还应注意老年人皮肤松弛、皱折多的特点,一定要彻底清洗手术部位。术晨消毒手术部位并用无菌巾包绕。
3 术后护理
3.1 病情观察: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实行严密监测,注意观察刀口的出血量及渗出情况,以防发生失血性休克。因老年患者各脏器的储备功能减弱,反应迟钝,慢性疾病多,对手术的应激能力差,术后病情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极高,故护士更应提高警惕,除按时监测生命体征外,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情绪变化,严格按照一级护理服务流程卡的要求询问病情,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2.1 肺部并发症:由于老年患者呼吸道黏膜萎缩,纤毛运动不良,气道分泌物易于滞留,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且分泌物增多,黏稠度高,故分泌物易于滞留于气管内[1]。长期卧床,活动减少,使呼吸道内的痰液不易咯出,易造成肺部感染。故术后平卧6h后可适当摇高床头20~30°,鼓励患者尽早咳嗽、咯痰,不易咯出分泌物时应采取拍背辅助咳嗽、咯痰,或用雾化吸入等方法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3.2.2 皮肤的护理:协助患者每2h按摩骨突受压部位1次,以促进血液循环。臀下垫自制水垫,上铺软布,布上涂爽身粉,每2~4h更换1次,防止发生压疮。在患者小腿的下1/3垫一高5cm、宽8cm的软纸,预防足跟压疮。协助患者将肢体摆放于正确舒适的体位。放便器、扫床换单时应注意动作要轻柔,以防损伤皮肤。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3.2.3 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每班护士均要检查患者患肢的体位是否保持外展中立位,并予抬高。观察下肢是否有水肿、紫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温升高等循环障碍现象。若发现患肢肿胀,足趾皮肤颜色紫绀,自觉胸闷、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现象,均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2]。
3.2.4 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护理: 术前置尿管,术后在膀胱充盈状态下患者有排尿意识时拔出导尿管,减少导尿管对尿道的损伤。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冲洗泌尿道,预防泌尿系感染。老年卧床患者常精神不振,懒于活动,再加上活动时怕痛,又怕喝水多,尿多,坐便麻烦,所以需要护士鼓励并帮助患者多活动,多饮水,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 500~2 000ml。排尿时,教会患者用双手拉住牵引架上的拉手,同时用健腿蹬在床面上,将整个上身和臀部抬起来,使体位由平卧到坐起,有利于尿沉渣的排出,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4 指导功能锻练
4.1 主动活动:患者刀口疼痛,且担心活动会加重骨折,多不合作,我们要耐心向患者做好疾病宣教和功能锻炼指导。首先鼓励患者进行患肢远端关节(踝关节)伸屈及股四头肌等长舒缩活动。活动前患者取平卧位,要将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嘱患者最大用力的收缩,使髌骨上提,肌肉坚硬,稍等片刻,然后放松,如此反复。功能锻炼原则上每天应坚持3~4次,每次肌肉活动控制在5~10min,关节活动要坚持10~15min。受伤早期每次可先锻炼5~10min,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延长活动时间和增加活动幅度。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