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6-17 一个杭州人的美国求医经历(下)

    浏览次数 :

    原标题:《一个杭州人的美国求医经历》后续记者探访浙医一院血液病科治病能力可能已接近国际水平但医疗体系和人文关怀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努格罗诺一家三姐弟(从左至右分别是三弟、安德鲁和大姐奥黛丽)在浙医一院的病房里。(接上文)记者… [详情]
  • 2014-06-17 美国医生把患者介绍到浙医一院浙一血液病科的医生怎么处理?

    浏览次数 :

    点击阅读《一个杭州人的美国求医经历(上)》    《一个杭州人的美国求医经历(下)》记者林碧波  上周日(6月8日),《一个杭州人的美国求医经历》刊登后,在这一个星期里,我的手机忽然变成了热线。  很多朋友或朋友的朋友通过各种方式找到我,说自… [详情]
  • 2014-06-17 美小护的工作日记(娱乐版)

    浏览次数 :

      起床篇(一)放开那小护,让我上班去  对于俺们小护士来说,每天高度紧张而繁重“三班倒”工作,起床绝对是对毅力的一大挑战。一大早被闹铃吵醒,不得不睁开惺忪的眼望着亲密的“床君”娇嗔道:“放开我,伦(人)家可是要上班的人。”看看刚蒙蒙亮的… [详情]
  • 2014-06-16 医生,别只顾看病,医学人文去哪了?

    浏览次数 :

    医学需要人文精神,医学不仅仅只是对疾病的医疗,更需对病人的诚挚关怀和细致热情照料。但遗憾的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多强调的是科学的定量资料,用检查数据说话。医生逐渐成为看病的机器,每天看诊人数不断上升,但由于缺少对患者的关怀,医患… [详情]
  • 2014-06-16 “医不过二代”为全社会敲响警钟

    浏览次数 :

    近一段时期以来,医患冲突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在工作压力较大、医疗纠纷频发的情况下,中国医务人员的生存环境令人堪忧。中国已经出现“医不过二代”现象——据媒体此前公布的医师执业状况调查,中国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今天,“医不过二代”,未来… [详情]
  • 2014-06-16 那些年关于医生的比喻及医生常用的比喻

    浏览次数 :

    医生真的能治愈所有的疾病吗?有关医生的5个比喻或许能更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1、医生看病就像开汽车:疾病就好像一部从山顶滑下来的车。医生为人看病,就像跳上了这辆车,帮人当司机,目的是首先要想办法把这辆车停下来,然后还要调转车头,开回山顶。2、医生… [详情]
  • 2014-06-16 王一方:要求医生毫不利己不道德

    浏览次数 :

      中华读书报访谈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王一方教授:  问:近年来,一些媒体连续爆出医患冲突的重大案例,引发社会热议。今天的医生与患者为何关系这么紧张?您怎么看?它就是您所说的医学的“当代性困惑”吗?  答:是的。医患冲突只是冰山之尖,冰山… [详情]
  • 2014-06-15 重忆郑家庄的山塔

    浏览次数 :

      前言:谢谢我的一位乡亲,他所作的《我的家乡——郑家庄》的故事打动了我,打动得我不能不拿起手机回忆并记录我与他相近的童年和相似的感受。此文写于2013年11月15日地铁10号线上。  还是在几天前,在北京的一位乡亲,不惬意的提到我家乡的一片山乡,我… [详情]
  • 2014-06-13 被打医生的“院暴零容忍”宣言

    浏览次数 :

    作为一个普通医生,对这些年来连续不断的暴力伤医事件,除了愤怒就是无奈;面对各种不负责任的媒体报道和令人寒心的网络评论,除了伤心就是更加无奈。直到有一天我自己经历了医疗暴力,劫后余生后才开始正视现状、冷静思考,那些愤怒、伤心、无奈逐渐转化为感… [详情]
  • 2014-06-13 郭德纲说看病:想活命对医生护士好着点儿!

    浏览次数 :

    人就是人,别把自己当畜生,你跟医生护士较什么劲,你有本事得病别找医生,你有本事也别得病,茅台一瓶成本50卖2000你乐意喝!香烟一盒成本10块卖1000你乐意抽!20块钱的神仙水卖几百你乐意!住宾馆几百元你不嫌贵你愿意!有护理,量体温,测血压,查房日夜守… [详情]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