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6-06 我住西城-随笔系列(七)——情人节的礼物​

    浏览次数 :

      引言:晚上聊天,大家聊到年青医生的辛苦,并说了一个J的真实的故事。希望大家通过这个小故事理解医生的艰辛,以及他们像普通人一样,也需要自己的生活。  J大夫从手术室走出来的时候,脚步有点蹒跚。早上8点站到晚上8点,10台手术几乎耗尽他所有的精力… [详情]
  • 2014-06-06 ​我住西城-随笔系列(六)——抓冰棍棒儿

    浏览次数 :

      我儿子的玩具是LEGO,大了就是FAMICOM。我的童年就没有这些了。  小时候,我住在西绒线胡同。那时的小孩儿绝不待在家里,一天到晚在外面疯玩。虽然那时的玩具都是自制的,但也玩得和儿子一样开心。  记得有一种玩法,就是把吃完的冰棍的棒儿攒到… [详情]
  • 2014-06-06 ​我住西城-随笔系列(五)——语文老师是教授

    浏览次数 :

      上中学的时候,班里来了一个新的语文老师,粗黑的眉毛,深陷的双眸,热情如火,不太着调儿。这是大家的评价。  因为他总是在黑板上秀自己的板书,说实在的,他的字写得真的很漂亮,够帅!学校第一是肯定的。但是他对讲授课本的内容好像不太有兴趣,基本提… [详情]
  • 2014-06-06 ​我住西城-随笔系列(四)——不吃早饭的秘密

    浏览次数 :

      很多人知道我有不吃早饭的习惯。在家,总是被夫人逼着吃点什么。但是不吃是个习惯,原因却是个小秘密。  小时候住在姥姥家,西城西绒线胡同。家在马路南边,斜对过儿是绒线小学。那时,入学是划片儿分配,没有考试。从绒线儿胡同一分为二,马路南边的孩… [详情]
  • 2014-06-06 ​我住西城-随笔系列(三)——顶棚上的家

    浏览次数 :

      小时候住在西城的西绒线胡同,四合院的老屋上面,是纸糊的顶棚,要一层一层的把纸粘在事先架好的黍秸秆上。粘仔细了,顶棚就很牢固。  但是有一段时间,晚上夜深人静了,上面却不时传来隆隆的声音,似乎有什么跑来跑去,偶尔醒来不禁被吓得不轻。姥姥说… [详情]
  • 2014-06-06 我住西城-随笔系列(二)——儿时的记忆

    浏览次数 :

      小时候,我在一个部队大院里上幼儿园。  一天午睡的时候被叫起,说大姨来接你,因为父母要出差很长时间,现在要去住在姨妈家里。长大才知道父母是下放外地打井种田。  就这样,我糊里糊涂到了西城西绒线胡同。  第一眼的印象永远难忘。离开了大院儿… [详情]
  • 2014-06-06 我住西城-随笔系列(一)——楔子

    浏览次数 :

      最近重拾旧趣,写了些东西,是有原因的。  从小北京生北京长,不免沾染了皇城百姓关心国家大事的毛病。外地人很嘲笑这一点,一个百姓却好谈一辈子也无法接近的事情,不如管好自己的衣食住行。可是,北京人不也会有点儿坏毛病吗?就和北京人其实不会说普通… [详情]
  • 2014-06-05 正谊明道 业精于勤——写在戴尅戎院士八十寿辰前夕

    浏览次数 :

     春秋迭易,岁月轮回。6月13日,中国著名骨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将迎来八十华诞。按照惯例,院士们进入杖朝之年,有关部门都会举行一场八秩华诞学术研究座谈会暨庆祝会。当然,戴尅戎也不例外。  从2013年起,自发的戴尅戎80大寿庆… [详情]
  • 2014-06-04 一个杭州人的美国求医经历(上)

    浏览次数 :

    近段时间里,一则关于《一个杭州人在美国求医经历》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里广泛传播。一位叫“倾心2007”的网友,讲述了她老公被诊断为脊柱肿瘤,初诊时手术概率几乎为零,于是赴美治疗。近日,记者采访了一组在美国看病的故事,他们中有的是留学生,有的是有… [详情]
  • 2014-05-29 1956年—1976年创伤骨科发展史

    浏览次数 :

    1956年—1966年专业组建立与发展阶段1956年1月建院,1957年1月建立创伤骨科,开始只分为矫形与创伤两个专业,创伤专业组负责北二、北三两个病房和创伤急诊。初期组建时医师有冯雨亭、牟德昌、王亦璁、俞敦仁、蔡汝宾,1958年后陆续毕业分配到创… [详情]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