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生命 保住肢体 恢复功能――郑大一附院精心为地震伤员做手术

2008-06-03 文章来源:admin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自5月25日接受41名四川青川县地震灾区伤员以来,郑州大学一附院的专家进行了紧张的会诊,针对每个伤员的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案,其中有19位需要进行手术,有的伤员因伤情复杂需要已作了3至4次手术。河南省地震灾区伤员救治专家组组长、郑州大学骨科主任王义生教授和爱心病区主任王利民教授亲自指导和进行高难度手术,并提出:要做好充分准备,争取在黄金时间进行手术,还要保证手术质量,尽力保住伤员的肢体功能。
    自5月25日至6月2日,医生们已经为13位伤员实施了手术(有的进行了2-4次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36岁的伤员曹炯胳膊受伤,他的妻子非常担心:“曹炯是我们家的顶梁柱,胳膊要是保不住可怎么办啊!”医生们安慰她:“放心吧,我们坚决不让一位伤员落残”。
    住在该病区年龄最大的80岁老人赵廷喜,右肱骨干骨折,受伤时间比较长,加之老人心脏功能差,手术风险高、难度大。为保障手术安全,心血管内科教授贾玲在手术中全程监护。主刀的骨科医生廖文胜博士和徐玉生博士小心地保护桡神经,为病人实施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桡神经功能正常无损。
     70岁老人李应贤,尺桡骨粉碎性骨折,临近关节,移位明显,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关节功能,引发后遗症。手术由骨科吴学建教授和刘宏建教授主刀,手术三个小时,骨折获得解剖复位。为老人的日后康复打下了良好基础。
5岁小伤员杨俊,右股骨干和胫腓骨、左胫腓骨多处骨折、移位,骨折时间长达18天。医院救治专家组多次会诊,反复研究手术方案。有关专家亲自上阵,为他做了手术。现在,小杨俊肢体关节功能正常,情况明显好转,日后恢复,不会致残。
    16岁的中学生沈刚,严重挤压伤合并肾衰,右小腿大量肌肉组织坏死,病情严重,可能截肢。但考虑到他还年轻,专家们多次会诊,提出尽最大力量保住他的肢体。入院后,为他进行血液透析,并且做了3次清创手术。目前,沈刚情况明显好转,有望保住他的肢体。得知救治成功,十分担心的家人高兴的泪流满面,激动的说:“为了手术,医生们连饭都顾不上吃,牺牲了午休时间,想了多种办法,真是医德好、技术精,我们真不知怎样感谢才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