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吸引技术在蛇咬伤至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压术中的应用

2011-11-14 文章来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夏先学 陈路 蔚芃 蒋萍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目的 探讨负压创面吸引技术在蛇咬伤至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压术中的开放性创面的应用及治疗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科应用负压创面吸引技术治疗蛇咬伤至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压术后开放性创面患者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19岁至41岁,平均年龄27.3岁;咬伤部位:前臂15例,小腿2例;骨筋膜室综合症发生时间:伤后4---48小时,平均15小时;患者来院后给予抗蛇毒血清,并针对出血倾向、休克、肾功能不全、呼吸麻痹等器官功能不全,采取相应积极治疗措施;均在明确骨筋膜室综合症的诊断后立即行切开减压术,术前准备负压创面引流装置引流包,采用全身麻醉、臂丛麻醉或持续硬膜外麻醉满意后,彻底切开减压,分离其内纤维分隔,敞开死腔,清除创面内坏死组织时,尽量保留未完全坏死肌肉等软组织,并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死腔及肌筋膜间隙,减少蛇毒素残留;根据创面大小,修剪聚氨酯(PU)医用海棉块轻轻覆盖于中厚皮片植皮区,用医用手术薄膜覆盖封闭海棉块,周围超过医用海棉块约6cm 保证其边缘与患者创面周围的健康皮肤紧密接触,达到完全封闭,在手术薄膜表面用剪刀开个小孔,并贴上引流导管的吸盘,保证吸盘和手术薄膜密封,并将连接管前端与创面位置连接,后端与中心负压装置连接,24小时持续吸引,负压约40—60kPa之间,术后可见创面缩小,医用海棉块受压变扁,并抬高患肢、制动并给予抗菌素,密切观察负压吸引是否通畅,引流量及性质,术后指导患者行局部的肌肉收缩运动,关节功能锻练;7--14天后去除负压创面吸引装置,如肉芽组织新鲜行二期缝合或植皮,如仍有坏死肌肉等软组织可再次扩创行负压创面吸引。
    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院内治愈出院,其中14例行负压创面吸引7天后创面清洁,无红肿,坏死及渗液,血供丰富,肉芽组织新鲜、平整,呈红色颗粒状,触之易出血,创腔完全消除;7例直接行二期缝合创口,完全愈合;7例给予创面植皮,创面闭合。另3例因有坏死组织故给予扩创二次行负压创面吸引,再7天后创面清洁,无红肿,坏死及渗液,血供丰富,肉芽组织新鲜、平整,呈红色颗粒状,触之易出血,创腔完全消除,并给予创面植皮,闭合创面。
    结论 负压创面吸引技术治疗蛇咬伤至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压术后开放性创面的有效方法。负压创面吸引技术可早期封闭创面,最大限度降低组织水肿,使患肢在较短时间内消肿,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因安装负压吸引后不需换药,减轻了频繁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减少了骨筋膜室综合症减压术后可能带来的缺血性肌挛缩、坏疽等并发症,是比较实用的治疗方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