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0-01-15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2000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rebroplasty pvp)是在影像学增强装置监视下,经皮穿刺向病变椎体内注射骨水泥,凝止加固病变的一种介入技术。该项技术应用于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实施这种手术,不仅需要精湛的骨科手术技术、术前术后的护理亦关重要。本科于2005年6月~2007年12月为2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施行了经皮椎体成形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9例,年龄在65~75岁。共36个椎体,主要集中于胸腰段,患者因腰腿疼痛,同时伴有活动受限,门诊以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而收入院,经止痛、卧床休息不见好转于2005年6月起分别在局麻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和耐心护理。患者于术后2h离床活动,腰腿疼痛症状好转,于1d后腰腿疼痛消失,活动不受限,于3d后痊愈出院。

    1.2  手术方法:俯卧位,局部麻醉,术中给予多功能监护,C型壁X线定位。从胸椎经椎弓根外侧入路,胸腰段以下均经椎弓根入路。骨穿刺针穿刺,穿刺针进入椎体前1/3处,注入照影剂5ml,观察椎体内弥散及静脉回流情况,从椎体前静脉,椎管静脉丛快速引流,至造影剂在椎体内弥散均匀至椎体前静脉。椎管静脉丛快速引流时即可注入骨水泥。在C型X线机监视下用10ml注射器静脉推注。单侧入路弥散不过中位线再经过对侧椎弓注人,一般一个椎体注入5~8ml骨水泥。本组病例平均注入6ml。

    2  术前护理 

    2.1  物品环境准备:常规器械及椎体穿刺针一套,造影剂、骨水泥、局麻药、一次性物品、麻醉监护、氧气及95%的乙醇。室温22~24℃,湿度50%~60%。

    2.2  患者准备:患者都是一些老年人,针对情况,我们制定了详细、周全的诊疗方案,有责任护士负责护理。①术前配合完善各种实验检查。②皮肤准备,后背部背皮。③碘过敏实验。④练习俯卧位,以增强术中患者的耐受力,有利于配和。

    2.3  心理护理:由于是一项新开展的手术,患者害怕手术,故产生恐惧、忧虑、悲观情绪、担心愈后效果。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我们制定了相应护理措施:

    2.3.1  稳定情绪:通过与患者交谈、运用沟通技巧与其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介绍PVP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介绍医院的现代化设备,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的技术水平,列举其他PVP手术成功的例子,从而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3.2  感情支持:尊重患者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深入了解其思想动态及情感需求,给予同情关怀,使患者感到温暖。同时护理人员态度热情,动作技巧敏捷,技术操作熟练,努力使患者满意,从而取得信任。

    2.3.3  争取家属配合:对家属实事求是地介绍病情,对术中及术后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加以说明,使家属既对手术抱有希望和信心,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有思想准备,对手术有正确的认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3  术中护理 

    调好室温,护士协助患者俯卧于介入科手术床(椎弓根入)嘱其不要紧张,教会患者采用防松术,有不舒服随时告诉医生,尤其是出现肢体麻木或出现放电感时,及时准确地报告,给予多功能监护中流量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术中应特别注意:①控制手术环境、温度,防止温度过高致骨水泥聚合过快。②聚甲基丙烯酸甲脂骨水泥的调制为粉水比例3∶2,否则会使其强度和黏稠期时间发生了变化。③调和骨水泥的所用器应放置于冰盐水中,控制骨水泥温度,开始调和骨水泥应随时报告操作医生。④患者一旦诉说肢体麻木,有放电感 及时停止注射骨水泥。

    4  术后护理 

    做此种手术大多为老年人,一般应严密监视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及神经症状(尤其是下肢运动),术后2h内每隔15min检查1次,4h内每隔30min检查1次。术后需要卧床休息同时给予中流量氧气吸入,卧床1h可翻身,2h可辅助坐起,24h可鼓励下床。术后5h分别记录疼痛评分(视觉模拟分析法,1~10分)。如出现疼痛加剧应注意患者体征,如无胃肠道反应可进流质饮食。部分患者可出现病椎体部位及腹部烧灼感及腹胀感为骨水泥聚合发热效应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本组只有1例出现腹部烧灼感及腹胀感,遵医嘱给予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mg,于2d后症状消失。

    5  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5.1  骨水泥的外溢:本组出现1例肋间神经痛,发生机制为骨水泥通过不完全的椎体后壁骨折线,骨质破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