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踝关节置换的初步经验及早期疗效

2015-04-07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张晖 裴福兴 沈彬 屠重棋    我要说

  目的:探讨采用第三代STAR非限制活动型假体进行踝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的方法,探讨其近期疗效。

  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我科采用第三代STAR非限制活动型假体进行踝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8列,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55-70岁,平均61.5岁;创伤性关节炎7例,骨性关节炎1例,病程12-48个月,评均16.5个月。采用Kofoed和美国足踝协会(AOFAS)两种踝关节评分法对患者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术前及随诊时均摄有X线平片,摄片时先透视以保证所摄影像为真正的踝关节正侧位像。

  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4-17个月,平均8个月。8例患者术前Kofoed评分,平均26分; 术后末次随访平均85分。术前AOFAS评分平均为28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得分为80分。改善最明显的是疼痛,其次是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1例患者术中外踝骨折, 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后完成假体置换未影响假体稳定性。1例患者术后切口延迟愈合。没有发生感染,不愈合和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摄X线片假体位置满意,均未见假体松动或下沉。

  结论:第三代STAR非限制活动负重型假体全踝置换术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 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并矫正踝关节畸形, 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