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眼中的马瑞雪教授:德艺双馨、仁心仁术、爱岗敬业、侠骨柔情

2015-03-07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王达辉    我要说

  2014年的4月一个普通的夜晚,一个孩子遭遇重大车祸,左下肢皮肤脱套、肌肉骨骼软组织损伤,血管断伤,尽管已经是深更半夜,她依然从家里赶到医院,带领着医务骨干,清创、骨折复位、吻合血管,修复下肢,一干就是10几个小时,第二天她仍然指导医生进行手术。这也许是马瑞雪教授从医生涯中一个对她来说微不足道的缩影,但对于这个孩子,却赋予了重生的机会。

  作为一个卫生部三甲儿童专科医院,每年接治骨折创伤手术1000余例,重大抢救100多台。同时,她也是全国鼎鼎有名的儿童髋脱位、儿童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专家,每年救治髋脱位患儿200余例,马蹄内翻足150余例,极大地降低了儿童残疾率及残疾程度。

  为了这些儿童,她以身作则,带领着全科医务人员常年如此加班加点,毫无抱怨地奋战在临床一线。她除了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外,还有着深沉的人文关怀。每一次手术结束,她必然回到病房床旁和患者家属交代并仔细查看术后的患儿。

  她的专科门诊病人络绎不绝,对待每一位病患都耐心细致解答,中午常常只有一个食堂盒饭午餐的时间,也总是宁可不吃饭也仍然把门诊最后一个患者看完安妥好才离开。她的日程表上是没有八小时之外以及节假日的,她的手机永远是24小时开着的,需要她的时候总是能第一时间联系上她。她经常对医务人员说:“病人生病是不分时间的,作为医生,对危重病人抢救一定要争分夺秒,有什么事尽管打我的手机”。

  她常常语重心长地教诲年轻医生:“学会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患者,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别人,呵护生命”她把希波克拉底誓言塑封发给每一位医生,强调“立足本职岗位,从一言一行做起,视职业操守如生命,做能让患者可以性命相托、完全信任的医生”作为博士生导师,在临床、科研上她总是以一个“严父”的姿态对下属和研究生十分严厉,决不允许科研造假、剽窃,鼓励年轻人走出国门;而在生活方面她俨然慈母般关怀,以不动声色的行动关照学生和同事。

  工作之余,马瑞雪教授也不忘陶冶情操,坚持每周练习书法,从零开始,虚心向老师求教,丝毫没有教授的架子,俨然一个虚心好学的学生模样,虽然工作已经占去了大部分的时间,但是她对待每一件事都依然如此认真。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小儿骨科这块土地上,她辛勤耕耘,任劳任怨,拼搏向上,不断进取,为我国小儿骨科事业的发展,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腾飞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马瑞雪教授是一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模范的白衣天使,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的好榜样,也是广大妇女同志学习的好榜样。

蓝天下的至爱新疆喀什儿童慈善手术

马瑞雪和四川汶川灾区患儿合影

马瑞雪和灾区的孩子们

术中

四川汶川灾区儿童救治后出院

日本亚太骨科会议主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