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致医者的三句话,发人深省!

2015-01-07   文章来源:张强医生微信    我要说

  保持你的想象力

  15年前,我曾经表扬过一位医学生。好像记得那是一堂浙江大学医学院八年制医学生的外科基础训练课,我教学生如何外科刷手和穿无菌手术衣。刷手的程序,是肥皂水刷手每次3分钟,总共刷三次。最后再用70%的酒精浸泡5分钟。学生们学得很认真,每个步骤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训练穿无菌衣的阶段,同学们最为欢乐。抛上衣服,有脸被蒙住的,也有往前扑身子的。不过,也很快掌握了要领。在课堂结束前,我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这堂课大家学到或者误到了什么?”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够把刷手的要领正确地复述了一遍。同学们表现都不错,但不够好。一位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觉得刷手的程序太复杂,时间太长。泡酒精也有很多问题,万一医生对酒精过敏呢?再说遇到急诊抢救,酒精泡手也太急死人。能否想办法简化程序和缩短时间呢?”事实上,在10多年后的今天,只需三分钟的免刷手免酒精消毒法已经在很多医院手术室被普遍使用。

  明确你的动力所在

  又沉又重又多的医学书,会让人产恐惧。尤其是在没有任何临床体验的基础上,去死记硬背各种解剖和生理生化,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漫长的学时,毕业后还要几年的规陪后才能找工作。即使找到工作,还有漫长的各级晋升,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如果你仅仅把学医视为谋生手段,这很可能就是一段艰辛而充满懊悔的旅程。如果是喜欢、探险和好奇呢?你会感叹于人体的奇妙和精细,你会领略辛苦后收获知识的快乐,你会因为需要面对不断的挑战而充满活力。很重要的是,你会因为自己懂得的医学知识给了周围人一个小小的帮助而获得成就感。记住:学医不是玩卡拉OK,学医是登山,是攀岩。没有付出,看不到风景。

  用行动替代抱怨

  俗话说:“三岁看老”。其实,医学院时候的做事方式和态度,往往也影响未来的事业状态。地球上的每一处,没有绝对公平的世界,也没有绝对不公平的世界。从人的本性来讲,把失败或者不如意归因于外部环境,是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因此,微博微信上医生吐槽、发牢骚抱怨成风。作为医学生,很难判断和看清真实的状况,抱怨又有何用?唯有行动,用行动积累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即使一时看不到成果,也可以从中感悟到一些经验。厚积薄发,是医生成长的普遍规律。

  祝所有奋斗在医学道路上的医学生、医护人员、专家学者们2015年顺心如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