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我理想中的执业平台

2014-05-19 文章来源:张强医生微博公众号   我要说

编者按

自由执业时代,怎样的医院平台对医生吸引力?优秀医生对执业平台有哪些要求?张强医生从国有大三甲到沃德医疗中心,然后走进北京和睦家,自然形成了很多自我认识。在接受华润医疗集团的私人访谈中,张强医生介绍了自己理想中的执业平台。

Q:您作为行业专家,对于有意向邀请您多点执业的医院,关注医院哪些因素(包括硬件条件;软性实力两方面)?哪些最为重要?能否排序?

A:对医院高楼不感兴趣,对门诊大堂喧哗拥挤的场面也无法接受。我对执业平台(医院或者诊所)有以下基本要求:(1)国际化的服务和管理理念;(2)国内领先的专业设备和器材;(3)医院平台化合作模式。(4)前瞻性、品牌概念强。(5)交通便捷。

举例:预约制就诊,医院为专家团队提供服务平台等。

Q:您期待的多点执业方式是带团队前往执业还是个人前往执业?如果是前者,一般有哪些团队成员?

A:必须是团队。目前采用“专家+临床助理+客服+秘书”模式。根据工作量,一位专家可以配备两位以上临床助理和客服。

举例:专家负责主要的诊疗,临床助理负责手术前后沟通和术中辅助、医疗文书书写,客服负责咨询、就诊和术前安排、术后随访、保险协调确认,秘书负责专家的日程安排,部门协调、文字工作。

Q:您对于平台的基础医疗团队(如住院医师等)、手术室工作人员、医技科室工作人员、临床药师、护士等的期望和要求?

A:一切以患者体验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举例:手术室在病人消毒的时候,调节温度。

Q:您对于平台的医疗质控和风险防控方面的考虑。(包括诊疗规范、质控流程等)

A:必须由团队制定国内最严格、最细节、可执行的诊疗标准和流程。结合执业机构的服务标准。

举例:静脉曲张术前必须由医生亲自做超声定位。

Q:如果平台有比较标准化的流程制度及体系(比如术前time-out,比如术前检查的标准化、术后随访要求等),您是否愿意遵守,还是更倾向于保持自己团队的工作方式?

A:医生团队制定专业的诊疗标准,机构制定服务标准。如果双方有交叉的部分,以更高的标准为准。

举例:手术室的消毒制度和麻醉医生对术前的要求。

Q:您是否习惯医师助理协助您的工作,包括患者手术安排、随诊等?是习惯自己培养还是平台提供?

A:专家必须配备临床助理。临床助理负责配合专家手术、术前后沟通、医疗文书、资料查询等。客服配合临床助理提供术前安排、术后随访、保险协调确认等。我在京沪尝试几种模式。目前都不错,各有优势。关键是团队意识的建立。

举例:上海沃德医疗中心采用自己培养模式,北京和睦家医院采用医院提供模式,上海和睦家采用混合模式。

Q:您现在多点执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中国美国在这些问题方面的差异?

A:团队扩张存在人才匮乏问题,多数医生被禁锢在体制内,意识较为保守。不过,最大的瓶颈还在于我自己的能力,急迫需要学习提高。

举例:有优秀的医生,但缺乏多点执业或自由执业的信心和能力。

Q:您现在执业过程中,遇有医疗纠纷如何处理?您是否购买医师执业责任保险类的险种?是医师个人购买,还是医院买?

A:首先我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医疗纠纷。重视患者体验,清晰自己的服务定位,提供比更有价值的医疗服务。如果产生较大数额的医疗赔偿,根据法律评定承担责任。签约医院替医生团队购买责任险(免追诉)。

举例:中国目前医生个体还无法购买医疗责任险,必须由医疗机构集体购买。

Q:目前您执业的平台中,收入分配的原则(医师带来的全部收入中,哪些作为医师与医院分成的部分)如何?

A:依据CPTcode中的医生费基础上,上下浮动。双方根据品牌影响力、投入成本、贡献大小、成长空间期待值等来协定。

举例:随着张强医生团队的规模和影响力扩大,签约医院的获益也随之增长。

Q:多点执业时,医师用药是按医院常用药的范围下医嘱,还是医院会事先准备医师常用药?

A:医院根据医生的建议来采购。

举例:医生团队不存在医药回扣问题,因此医生的建议更贴近专科临床实际需要。

Q:您对诊室、手术室等环境有什么样的要求?

A:我对手术室的要求较为苛刻,至少要有千级以上层流无菌手术室。另外必须配备有较好环境的医生休息室。诊室配置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在保护病人隐私、避免交叉感染方面要有专门的设计和配套。

举例:血管外科疑难手术需要百级杂交(复合)手术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