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医生看病不能用术语,尽量简洁
2014-03-31 文章来源:生命时报 我要说
在日本的医院看病,不仅环境舒适,医生对患者的态度也十分值得称赞。他们虽然是主宰着病人生死的专业人员,却没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会尽量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描述病情,更注重避免使用意义含混的词句,避免让患者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记者的医生朋友表示,医学院在学生快要毕业时,会开展一项必不可少的训练——模拟与患者交流。训练中,如果学生只顾着看病历,忽视了患者的感受,就要减分。日本医生在工作中涉及专业词汇时,能不用就不用,即使用了也一定要给患者讲明白,帮助患者清晰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几天前,记者刚做了一次体检,医生非常细心地与我讨论体检结果。由于检查项目是胃镜,医生不仅让我一起仔细看图片,还会指着图片说:“你看,喝的药物均匀附在胃壁上,没有任何阴影,所以胃部没有查出问题。”
体检是这样,看病也如此,即使是感冒等小病也毫不含糊。一次,记者感觉眼睛很痒,多日不见好转。于是前往眼科就医,医生检查后,指着电视屏幕逐一讲解病情,可以清晰看到左眼球部有轻微的白色划痕。并告知问题的原因在此,需要涂抹药物治疗。从说明病情到治疗方法和使用药物,记者没有听到任何生僻的词汇,虽然需要上3种药物,医生都会仔细告知每一种的作用:有帮助愈合的,有消炎的还有止痒的,让人日后用药非常安心。
原来日本法律规定,医生有对患者详细讲解病情及相关事宜的义务。医生白崎修一通过论文指出:首先,医生必须就病名和病情给出说明,既要说明医生将采取的治疗方法和内容,以及预期能够达到的治疗效果。其次,要说明治疗的危险性。再次,可能进行的治疗及其厉害得失,患者的疾病在不治疗的情况下会怎样发展,都要明确说明。
日本厚生劳动省还制定了《诊疗情报提供指南》,在此基础上,各个地区的医师还会制定各自的规范。比如佐世保中央病院就规定,医生在向患者说明病情时,要“尽量避免使用专业用语,努力给出让患者简易明了的说明”。该医院还特别在网站上指出,如果在问诊时感觉医生用语复杂、不明白,可随时与其联络。
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还公布了让医疗用语易懂说明提案。提案指出,医生要注意表达明确,不说含混词汇,如瘀血、恶性肿瘤等要详细说明,如果说成细胞异常增长导致肿块加大,需要立即治疗等,这样可以避免混同于其他病情。医生清晰明了地告知病情,温馨体贴的一句问候,都会被患者视为一剂良方,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